写程序难免会出错,有时候一个微小的错误需要花很多时间来调试程序来修正它。所以掌握必要的调试方法能避免很多的无用功。
基本的除错方法是跟踪重要变量的赋值情况。在循环或条件分支代码中加入显示函数能完成这个工作。例如cat('var',var,'\n')。在确认程序运行正常后,可以将这行代码进行注释。好的编程风格也能有效的减少出错的机会。在编写代码时先写出一个功能最为简单的部分,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添加其它复杂的功能。对输出结果进行绘图或统计汇总也能揭示一些潜在的问题。
另一种避免出错的方法是尽量使用函数。使用函数能将一个大的程序分解成几个小型的模块。每一个函数模块只负责某一种功能的实现。这样使程序更容易理解和维护,而且容易针对各函数的输入、计算、输出分别进行查错调试。R语言中函数的运行不会影响到全局变量,所以使用函数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副作用。
但是在使用函数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输入参数的不可预测性。未预料到的输入参数会产生奇怪的或是错误的输出,所以在函数起始部分就要用条件语句来检查参数的正确与否。如果输入参数不正确,可以用下面的语句来停止程序执行stop('your message here.')。
对函数进行调试的重要工具是browser(),它可以使我们进入调试模式逐行运行代码。在函数中的某一行插入browser()后,在函数执行时会在这一行暂停中断,并显示一个提示符。此时我们可以在提示符后输入任何R语言的交互式命令进行检查调试。输入n则会逐行运行程序,并提示下一行将运行的语句。输入c会直接跳到下一个中断点。而输入Q则会直接跟出调试模式。
debug()函数和browser()是相似的,如果你认为某个函数,例如fx(x),有问题的话,使用debug(fx)即可进入调试模式。它本质上是在函数的第一行加入了browser,所以其它提示和命令都是相同的。其它与程序调试有关的函数还包括:
- trace(fx1,fx2),该函数可以让我们在调用fx1函数时自动调用fx2,通常我们将browser作为fx2;
- setBreakpoint(filename,linenumber),该函数可在程序的某一行设置中断点;
- traceback(),在程序出现报错时,可使用该函数回溯程序调用过的函数名
debug(fx(x))应该改为debug(fx)吧
回复删除谢谢提醒,已经修改
删除在调试程序,用你的办法很有帮助。多谢
删除